书法家学术网

热门关键词: 书画
丹增:笔底风华演绎深情和虔诚
来源:本站 作者:admin 人气:4246 发布时间:2020-12-26
丹增又成立了一个更大的美术馆,成立仪式上,文人雅士,摩肩接踵,作品种类众多、题材丰富,幅幅精彩纷呈、美轮美奂,称奇赞叹之声,不绝于耳,流连回味之人,川流不息。

丹增又成立了一个更大的美术馆,成立仪式上,文人雅士,摩肩接踵,作品种类众多、题材丰富,幅幅精彩纷呈、美轮美奂,称奇赞叹之声,不绝于耳,流连回味之人,川流不息。

丹增,1964年出生在青海,1988年开始,连续六年,无数次进入西藏,他对藏传佛教以及佛教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研究,1992年,他带着四百多件藏族头饰艺术品,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展览,著名油画家朱乃正为展览题字,并做展览的学术主持,艺术家韩美林为丹增题写“风尘大虫”,也给了丹增高度的评价。

1999年,丹增移居新西兰,创建青藏文化协会、青藏私立艺术博物馆,他曾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的“西藏文化周”中,展出500件藏品,吸引上万人参观,被国际友人誉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使者,并受邀参加新西兰国会艺术展,成为中国国内首位进入国会展览的艺术家。

丹增是一位风格独特的画家,也是一位卓有见地的藏学学者、收藏家。他出版的《脉道七伦法破译天珠》、《西藏藏刀的刀锋》、《瞿昙寺壁画中的历史谜团》等多部专著,反响热烈,赞誉不绝,他的作品参加过国内外无数次展览展示活动,获奖丰厚,殊荣众多,他先后建立了青海省果洛甘德县丹增艺术馆、青海湖丹增艺术馆、安徽蚌埠丹增艺术馆,为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。

丹增还是一位有情怀的艺术家,他在新西兰生活20多年,虽然,新西兰有他深厚的人脉关系,有他滋润的生活环境,但是,故乡,青海的故乡,那蓝天、白云,那朴实敦厚的乡情,那令人魂牵梦绕的瞿昙寺回廊壁画,让丹增深深眷恋,不能自抑,于是,丹增义无反顾地,回到了悠天旷宇的故乡,回到了令他日夜思念的青藏高原。

在瞿昙寺回廊壁画中,丹增以放眼世界的艺术视野,挖掘艺术源泉,寻找他的梦,安顿他的灵魂。

丹增陶醉在瞿昙寺回廊壁画中,多年如一日,他废寝忘食、如痴如醉,他与壁画艺术进行碰撞,他与文化瑰宝直面对话,他也开启了神性与人性的艺术共识。正是基于对壁画的深入研究,丹增对中国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,对当代绘画艺术有着更加独特的理解,对自己的艺术追求也有着更加明确的审美判断。

丹增笔下的人物,神形兼备,丹增笔下的山水,让人心旷神怡,在《梦境香巴拉》系列作品中,有精微逼真的具象,又有苍茫浑厚的意象,在《迁徙之旅》系列作品中,带着古典主义油画的典雅,又带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精神。

丹增倾注在笔端的风华构筑成一幅鸿篇巨制,仿佛得到了某种神灵的帮助,深情地讴歌一种玄远的美学,一个个美术系列,犹如一个个完整而系统的美术工程,洋溢着饱满的热情,凝聚着人生感悟、艺术真谛、处世哲学的结晶。

看丹增的作品,仿佛从中看到一个深入沉思之境的灵心,有丰富的过往,有炽热的真情,也有神灵感召下,坚忍不拔的追求。

在丹增笔下的众多作品中,《迁徙之旅》系列无意是他的重要代表作之一。“迁徙”是高原的生态,是人和动物的形态,是高原变化的原动力,也是社会发展、进步、演变的过程,读懂了“迁徙”的内涵,就读懂了青藏高原。丹增出生在青藏高原,作为青藏高原的本土画家,他在游历国外多年之后,重回生命的摇篮,他的人生意义就如同《迁徙之旅》一样,回环跌宕,所以,在《迁徙之旅》的系列作品中,他把目光停留在侵洇着民族特征的风貌上,用真挚的心去感悟人生的旅行,用一个个艺术符号去抚摸自然世界与人性情感的交融,然后,通过带有象征性的艺术形式诠释生命的轨迹,那其中,有心灵激情的绽放、有神秘造型的暗示,也有生命形象的风采。如果细细品味,犹如品尝一杯陈年的佳酿,浓郁醇厚,又仿佛在蓦然之间耳边飘荡一首沉入心底的老歌,历久弥新、回味悠远。 

“让世界了解青海,让青海艺术走向世界”,这是丹增的使命,也是他凝聚着恒心的动力源泉。青藏高原的青稞,青藏高原的雪山融水,养育了丹增,养育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艺术家,青藏高原阔达卓远的民风也造就了丹增坚韧不拔的风骨和品格。他有义务通过他的画笔去讴歌青藏高原那古老和圣洁的景观,他有责任通过画笔去表达那淳净深远的文化精神,于是,他在聆听了神灵的心语之后,蒙受着生命的启示,通过自己的笔触描绘一幅幅的绘画作品,并借助一种独特的艺术样式去演绎他深情的爱、虔诚的心。

Copyright © 2023 书法家学术网 京ICP备2023036869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