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法家学术网

热门关键词: 书画
五牛问鼎从张仕森《五牛图》摹本看中国五千年文明传承
来源:本站 作者:admin 人气:4264 发布时间:2021-03-21
进入20世纪初期,又有一位作者浑然走入“牛”的世界,他用近三年的时间去完成心中的一个夙愿,那就是让这距今1200多年的五头牛再次展现出它的历史魅力和文化活力。

    当今五牛图临摹第一人、著名书画家张仕森先生(资料图)

    五头牛从远古走来,踏着坚实而有节奏感的蹄声,走进入我们的心里。它们不是一群,只是五个不同种类的牛,在大画师的笔下,高度的概括,类似今天的人说的艺术经典与典型,是每一个类型的集中精华展现。虽然按照中国的长卷阅读方式应该是从右至左,但我们读此画时不妨打破此一成规,把左边的看成走在前面的牛,此牛双角向上向前弯曲,形似西藏的牦牛,常常出现在吴作人的水墨作品与董希文的油画作品中,头鼻系上绳,如家养之兽,侧面取象,牛首魁然,身子壮健,还有点丰满,此正是唐朝的风范,与仕女帝王图中的美人天子的丰满与魁梧的作派相同,牛之骨骼纹路清晰坚实,用坚实的墨线勾勒出皮质的纹样,生动而引人注目。第二头色黄当是黄牛,双角同样向上向前但成S形之弯曲状,侧面取势却是回首吐舌,似乎有点炎势难耐的感觉。前身皮质有点蓬松。排在第三位的正面取象,特殊角度造型不好把握,画师却发挥其高超的艺术处理手法,形象严格紧揍,骨骼纹路条理清晰自然,双角平缓异于前两位,看似水牛一般。第四位又回到侧面取象,有黑白相间的斑纹,是奶牛的特征,故在五牛中是十分漂亮的一头,水墨渲晕变化微妙,斑点间隔自然有节奏感觉。最末位的是一头角弯曲的黄牛,角有点象绵羊的角,温柔而不似第一头那般有霸气。其身后有一小树枝,萧疏空灵,似喻在田间,以少省多揭示五牛的活动场景。五牛寓意什么,各有各的理解,而且并不严格的限制,画师也许画其有田间寻常所见的不同牛,集中在一个画面,构成美妙的牛系列作品。这是唐朝的牛的作品,那是一个盛世,五千的华夏文明到了一个高峰期,看起来十分写实但相对于西画又十分的写意,没有背景的牛出现在空旷的原野,或者中原的田野,是艺术性的描绘,让我们能够更为深入地读它,联想到更多的,或者过分的联想。

    与画师同朝代的文人柳宗元作过《牛赋》,赞美牛的品质,以此与其它禽类作对比,以喻高洁勤劳的人们。全文如下:若知牛乎?牛之为物,魁形巨首,垂耳抱角,毛革疏厚,牟然而鸣,黄钟满觞,抵触隆曦,日耕百亩,往来修直,植乃禾黍。自种自敛,服箱以走,输入官仓,已不适口。富穷饱饥,功用不有;陷泥蹶块,常在草野。人不惭愧,利满天下。皮角见用,肩尻莫保;或穿缄滕,或实俎豆,由是观之,物无逾者。不如羸驴,服逐驽马;曲意随势,不择处所,不耕不驾,藿菽自与;腾踏康庄,出入轻举。喜则齐鼻,怒则奋踯;当道长鸣,闻者惊辟,善识门户,终身不惕。牛虽有功,于已何益!命有好丑,非若能力;慎勿怨尤,以受多福!对于此文,解读同样因人而异,至少牛的德性是脚踏实地,背对乾天而朝坤地,默默耕耘,虽然步伐缓慢,而坚实有力,是一个民族的写照。先祖炎帝发明耜、鉏、耨,等农具,先是用人力为之,翻耕土地,后来训化了牛,成为农民的得力助手。于是中原田野中的牛耕田成为定格,这一模式一用就是五千年,中原的土地也不知翻耕了多少遍,尽管在现代有的地方用上机械,但在不发达的中原中西部,仍然是牛耕其田,好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。闲适宁静的华夏农桑社会,虽然有争斗,反复的成王败寇的历史轮回,但最终总要归于宁静无邪,仿佛中原就是一个福地洞天与秦人村一般,老死不相往来,悠然于自成一体的宁静社会。庄子的无机心理论,正是华夏民族不急于长大,让下一轮劫数得以延迟而不要早日到来的智慧生活方式,让中华延续五千年的时光。老子骑着青牛,向西出关,关尹问道于老氏,五千言的文献《道德经》因此传世,以正治国,治大国若烹小鲜,然后是以奇用兵,一本治世用兵经典出来了,其实老氏更多的内容可以说是包罗万象,无法言尽,是东方智慧之精华文献。近代中国在西方的炮火冲击下,终于被打开大门,与世界的节奏同步,仿佛欣然其实是多么的苦楚,无任是“亢龙有悔”还是“沉水入火”,似乎包括中华在内的世界列强同在一船上,而诺亚方舟会在哪里呢。    

 
    
    
    

    进入20世纪初期,又有一位作者浑然走入“牛”的世界,他用近三年的时间去完成心中的一个夙愿,那就是让这距今1200多年的五头牛再次展现出它的历史魅力和文化活力。他就是中国新派山水画代表人物、中国国礼国家、国家文化部美术书法高级评审专家、人民画院院长张仕森先生。五头牛从远古走来,踏着坚实而有节奏感的蹄声,走进入我们的心里。

    《五牛图》麻纸本,纵20.8厘米,横139.8厘米,无作者款印,有赵构、赵孟頫、孙弘、项元汴、弘历、乾隆、项子京、金农、宋华等三十多家题记。画中五头不同形态的牛,韩滉以淳朴的画风和精湛的艺术技巧,表现了唐代画牛所达到的最高水平,被称为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”之一。在帝王中,《五牛图》深受乾隆帝喜爱,一款御用印章极小,显示出乾隆帝对作者和作品的尊重之意。一款御用印章较大,表达出乾隆帝之珍爱。还有乾隆帝的亲笔题跋。张仕森先生的《五牛图》摹本中国新派山水画代表人物、人民画院院长张仕森先生说,《五牛图》只所以如此珍贵成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,乃至于世界顶级名画,一是在于作者,二是在于作品本身,三是在于作品被历代皇帝和高官大臣,以及名家所喜爱,四是在于作品上面的印章,五是在于作品身世流离,六是在于作品珍贵的历史性。张仕森先生近照据仕森老师回忆,开始执笔的时候,真的是经过了无数个难眠的夜晚,甚至在一个阶段里大脑空白无物,也准备放弃。有一天晚上,仕森老师去了很好的挚友那里,一边喝着茶,一边说着临摹《五牛图》的经历。挚友是一位业内名家,他看到仕森先生一脸的苦恼就语重心长的说道:“正因为难,才让很多人望而却步,不敢触及。如果今天你也止步,那这1200多年的历史就继续空白下去。如果你做到了,你就成为当今打破《五牛图》不完整历史的第一人。”一席话,让仕森老师顿然生悟。艺术是什么?抛开名利,是一种传承,是一种创造,对自己更是一种提升。在接下来的时间里,张仕森先生开始下笔如风,劲意锐利,一幅《五牛图》摹本经过几十天的辛勤刻画,最后欣然于世。创造了《五牛图》摹本,只是完成了她的一半工作。30多款印章也是大问题。不过,这对于从小就做版画的张仕森先生来说并非难事,但最苦的是时间和精力成本。半年,经历了整整半年时间,30多款印章雕刻,完美问世。《五牛图》原作1200多年后的2010年,当时身为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、中国画家协会理事、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的著名青年画家张仕森临摹的《五牛图》在上海世博会上获得了“著名中国画金奖”。在本届世博会上,全世界书画家只有6人获此金奖殊荣,一时间里引起了业内外的轰动,蜚声海内外。国内外收藏家纷纷蹋至而来,新华网、人民网、央视文化精品栏目等数十家媒体均做了详细报道......


五牛图原作

    2012年2月26日,青年画家张仕森先生荣获国家文化部乡土艺术保护部“中国当代五牛图精品摹本第一人”称号,其作品被评价为传神生动、造型准确、形神兼备、惟妙惟肖不可多得的精品摹本。并且填补了当代五牛图无摹本的历史空白,(有1200多年历史的国宝级《五牛图》只有在清代出现过一个摹本),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。

    2013年上线画家收藏网,当天近7万收藏机构,以及爱好者在线浏览竞价,当前以28万元人民币在线。2014年11月11日,淘宝拍卖出张仕森先生的《五牛图》摹本,以30多万元人民币成交。张仕森先生在淘宝网拍卖出的《五牛图》摹本《五牛图》的笔法风格:《五牛图》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,各具状貌,姿态互异。一俯首吃草,一翘首前仰,一回首舐舌,一缓步前行,一在荆棵蹭痒。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,别无其它衬景,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。韩滉通过对它们各自不同的面貌、姿态的描绘,表现了它们不同的性情:活泼的、沉静的、爱喧闹的、胆怯乖僻的。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,韩滉选择了粗壮有力,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、有力、沉稳而行动迟缓。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,而是笔力千钧。比起曹霸、韩干画马、周昉、张萱画仕女,似乎在线条独立性展现方面有更多的追求。由于其线条茁壮如此故尔五牛姿态虽有平、奇之不同,但在审美趣味上是同样的厚重与生拙。《五牛图》中所绘五头神态各异的牛,或行,或立,或俯首,或昂头,动态十足。可贵的是,画面上没有背景衬托,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,如果不是对牛进行了细致的观察,对牛的造型描绘有十足把握的话,是万不敢涉此绘画风险的。勾勒牛的线条虽然简洁,但是画出的筋骨转折十分到位,牛口鼻处的绒毛细致入微,目光炯炯的眼神体现了牛儿们温顺而又倔强的性格。在鼓励农耕的时代,以牛入画有着非常的含义。画中五牛,形象各异,姿态迥然,或俯首或昂头,或行或驻,活灵活现,似乎触手可及。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,视角独特,显示出韩滉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。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,筋肉缠裹,浑然天成;笔法练达流畅,线条富有弹性,力透纸背;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。循着中国卷轴画从右到左的习惯展开观赏,五头牛列为一行,似乎缓步行走于田垄之上。右边的第一头牛,把路旁一丛小草咬了一口,正咀嚼得津津有味,它低侧着头得意地瞧着观者,露出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。第二头牛则昂起头向前瞻望,并加快步伐往前赶,似乎是要追上前面的伙伴。第三头牛却端端正正地站在画卷的中央不动,它面向观众,张口“哞哞”地叫,好像在呼唤前后面的同伴,又像是对前面的路途和方向发出疑问。第四头牛正举步踟蹰,回首顾盼,它半伸着舌头舐着下嘴喘息着,犹豫着,眼里露出惊奇的神色。最后的第五头牛,穿上鼻环,带着缨络,神色异常严肃庄重,缓缓地向画外的天地走去。五头牛中每一头既可独立成图,而相互间又能首尾连贯,前呼后应,彼此顾盼,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。整幅作品完全以牛为表现对象,无背景衬托,造型准确生动,设色清淡古朴,浓淡渲染有别,画面层次丰富,达到了形神兼备之境界,不愧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神品。

    张仕森先生临摹五牛图

    张仕森先生说,《五牛图》似乎与生俱来就给了我一个特别的使命,是责任就要肩负,没有任何退却的理由和借口。也相信这是与故韩滉先生的一种渊源。最感谢的还是自己的国家和这个文化复兴的时代。《五牛图》摹本的问世,让这1200多年犹如一瞬。填补1200多年《五牛图》不完整历史的空白,除了用尽身心,冥冥之中又似是上天的安排。而对于牛的记忆,张仕森先生用了一句“刻骨铭心”。他说,苦难是人生最大的恩典。提及过去,在仕森先生铿锵的话语中,我似乎已经置身在那时窘迫的岁月。毕竟共同有过的苦难,只是换了一个地域......汉中是一座气候温润的魅力之城,历史悠久,其中两汉三国的历史最为显著,最早的记载是夏至西周。2014年应汉中市委市政府邀请陪同张仕森先生前往汉中参加了一次“京汉两地艺术交流活动”。山青水秀,人杰地灵,民风朴实,是我对汉中的由衷感触。


汉中油菜花

    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,古称:南郑、梁州、天汉、兴元,是汉王朝的发祥地,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,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,有“汉家发祥地,中华聚宝盆”的美誉。汉中北依秦岭,南屏巴山,中部是汉中盆地,自古就被称为“天府之国”和“鱼米之乡”,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因境内洋县生存有全国一级保护鸟类、“世界珍禽”——朱鹮,故又被称为“朱鹮之乡”。现辖汉台区、南郑县、城固县、洋县、勉县、西乡、宁强、略阳、镇巴、留坝、佛坪1区10县。


汉中石门栈道

    张仕森先生就出生在汉中一个县城的小山村。他说,苦难是人生最好的恩典。据仕森先生回忆,那时候家境十分困窘,吃穿住行十分拮据。那时候一头牛对于一个家庭来说,就是生活的支柱,最大的财富,也是最大的劳动力。至今他还清晰地记得,小时候一次上山放牛,突遇冰雹天气,为了安全的保护牛下山回到家,全然不惧冰雹的砸伤,奋不顾身想去赶着牛回家。他哪里知道平时温顺的牛会突然因为天气而暴躁,反转过头来,眼睛发怒,冲着他就顶起来。上山下山只有一条路,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悬崖,后果连想都不用想。仕森先生说如果那个时候牛要是真掉下去了,回家就是父亲严厉的惩罚,失去一头牛,就相当于失去了家庭支柱。最后是哭着喊着连滚带爬的把牛引下了山......这是张仕森先生对牛最深的一次记忆。仕森先生从小就喜欢画画,那时候哪里有多余的纸和画笔。他说最好的画笔就是树枝,最好的纸就是土地。家乡的一山一水和一草一木从小时候开始就都在他的“画”里面,而色彩都刻在幼小的心灵深处。上小学就开始主管班里的黑板报,而且每次评比都受到表扬。长大后,偶然得到一次参军入伍的机会,这也正是改变仕森先生命运的起点。而自始至终,画画的爱好从未停歇。这种日积月累的奠基,促就了仕森先生当前的成就。《五牛图》摹本问世,掀起波澜;一幅《大好河山》的山水画作品拍至145万元;《五牛图》摹本30多万元在线上拍卖成功;追购仕森先生作品的收藏机构和爱好者已经遍及东西南北;仕森先生还是连续几年的国礼书画名家......这一连串的荣誉,来之自然,又来之不易。

    张仕森先生的爱国情操。仕森先生常说,一个人不爱国,就谈不上是一个中国人。在当前中华民族精神风貌和民族文化风气向好的时期,始终坚守和保持一颗爱国之心,才是真正的中国人。一个国家的命运和一个个体的命运,有时候是一样的。那就是不屈服于一切的恶,坚强而勇敢。2012年张仕森先生被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授予“全国十大爱国书画家”称号。这时候,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远在1200多年前的韩滉老先生。据史载,韩滉在唐德宗时期历任宰相、两浙节度使等职,封晋国公,是一位拥护统一、反对分裂割据的地主阶级政治家。“心中存大爱,笔下舞秋风”。我想韩滉老先生与张仕森先生一定有过前世与今生的约定,在某个阶段和某个时刻时空相望,也同去过那片农夫在田、耕牛作业、牧童戏耍的温馨田野......

    张仕森先生简介:

    张仕森 ,全景山水画代表人物,农工党党员、国家一级美术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、文旅部美术 书法高级人才考评副主任、原文化部艺术人才库评审专家、中国长城书画院常务理事、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、中国书法家协会注册高级教师、北京林业大学教育中心MBA研究生导师、人民画院院长、百度百科艺术顾问等。

Copyright © 2023 书法家学术网 京ICP备2023036869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