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法家学术网

热门关键词: 书画
篆刻家陈宝福——清平纯净 高古脱尘
来源:本站 作者:admin 人气:802 发布时间:2020-06-02
【陈宝福简介】 陈宝福,字印修。男。汉族。1958年8月生于杭州。国家一级美术师,著名篆刻家、书法家、艺术理论鉴赏家。作品个性风格突出,曾多次接受媒体专栏采访,并在各大专业报社杂志上刊登纂刻书法作品。



陈宝福,字印修。男。汉族。1958年8月生于杭州。

国家一级美术师,著名篆刻家、书法家、艺术理论鉴赏家。

作品个性风格突出,曾多次接受媒体专栏采访,并在各大专业报社杂志上刊登纂刻书法作品。

现为浙江大学《国石鉴赏与文化传播》硕博通选课程校外研究生导师、客座教授,中国计量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,浙江省省国石研究会理事,西湖印社理事,微学研究会篆刻委。员会主任,西子画院会员,余任天研究会会员等。

1987的春夏之际,一次偶遇,使陈宝福爱上了篆刻,并为之倾注了人生的大部分心血。那年正值西泠印社活动于柳浪闻莺,见到陈左夫、叶一苇等老师在现场捉刀治印。看着刀与石在触碰之后发出的令人心醉的声音,以及刻刀刻出来的典雅古朴的线条,再有老师们的那种神采奕奕的状态,深深地吸引住了陈宝福,喜欢之入神哉。

自那时起陈宝福开始自学篆刻,下班回家,晚饭后稍有空闲,就操刀临刻秦汉印,以及近代名家作品。时间一久渐觉乏味,总想着要有点自己的东西,一念既出,岂为易事。尝试了几年还是没有甩开曾临习过的那些东西,它们占据着我的整个思维空间,难以挣脱。就这样断断续续刻了许多年。在自学的期间陈宝福也曾就读过中国书画大学的函授班,收获颇微。也和社会上一些篆刻爱好者有过交流,终也难有突破。

2009年陈宝福从单位出来,客观上具备了静下心来刻印的许多条件,对他的夙愿是一种福音。从此一头扎进了创作中,时常为刻成一印而熬夜挑战自我。如何去表达,成了他最纠结的问题,有时甚至为一方印的设计揣摩数日,百肴失味,众辉无光。

 为了提高篆刻艺术水平,他开始翻阅了书籍,对青铜器铭文、陶器、摩崖石刻、砖雕、进行了潜心探讨和思索。将其融于篆刻中,不够到位就磨去重刻,从不姑且,思想上力求精到,直至自己感觉满意才得释怀。陈宝福说他是个个性叛逆又特别主观的人,不随便听信别人的,遇事喜欢刨根究底。自己认定的东西别人很难左右他,不愿在套路上散步。有了一定基础时,就不太愿意去看别人东西,怕他们的东西会干扰自主发挥。陈宝福这样做的目的是养成靠自我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,完成自我创作的结果。在对待传统理论上的说法进行选择和取捨,作品表达上强调要有自己的想法,坚持能刻出好的作品才是硬道理的原则。

 篆刻艺术范畴是博大精深的,在套路中死磕只会阻碍自身的发展,埋没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。动摇了自己本有的一些立场与观点,主张在借鉴秦汉印的同时,尊古更不泥古,多学科多视角来看待篆刻艺术。创作上注重对比,强调变化、布局、线条,表达上突出创造性,在内容与形式上更是用心做到神形契合。利用奇正相生、大开大合、空灵错落、等手段整合,使作品尽可能达意出新,使之成为你学养和思想的载体,也是篆刻艺术的核心表达。艺术是哲学的,是思想的,是理性的,而非单一技法的。有思想的作品,必定是系统且又具体到点对点的复杂体,这一点,是陈宝福这一辈子都在认真面对和探究的选题。

 陈宝福自诉他刻印不多,优劣与否,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了。社会上有一些的“艺术家”,刻印不用设计,上手几刀速成。看似工夫了得,实则是轻浮之举,不可取也。一方好印往往凝聚了作者的苦心经营,亦是篆刻者学问修养,德性人品的写照。是应付之作,或是倾心之作,鉴者自当识得。

 印虽小,却来自远古,传承至今,乃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智慧结晶,方寸中见乾坤。篆刻艺术的内在学问,涵盖了文字学、美学、文学、金石、考古、书法、历史、雕刻等多方面专业知识。

 陈宝福是个自学的刻印人,走了不少弯路。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,反复思考摸索,形成了适合自己的一套玩法,远离繁琐玄说。在用刀上他没少花心思,得出了自己感悟的一套方法。特别注意刻刀在运作中的角度变化。不使用摇摆进刀,轻重缓急,择度配合,刻成的线条质感,基本上能符合他所想要表达的效果。

他反对形式上过分强调这派那派刀法的讲究,用刀无非冲切二法,代表者为皖、浙派。如何把你的内心构思,用刀表达出来才是真的,心由境造,刀随心移。艺术的表达是多元的,方式也是多样的,不能固守旧观念,搞艺术贵在创新。狭隘的说教,一成不变的传统套路,只会有碍自身的发展。强调继承传统,并视之为正宗的不二法门,陈宝福认为是偏离了艺术的宗旨——创新,不可取。当今不少人千印一面,窥一斑而知全豹。这正是被一些套路说教羁绊住了,是使之停止不前的原因所在。所谓“传统印路”一味临摩,终将是被宗古所绑架,成为自觉泥古的守门人,扼杀了其本有的创造和想象力,缺乏主观立场。亦成为了“有水之源、有本之木”的牺牲品。

 学精学好篆刻是件不容易的事,比较枯燥。其表现力、装饰性,视觉上不如书法、国画来得强烈。需要学刻者耐得住寂寞,秉持执着朴学的态度,善于摸索,深入研究,勇于挑战的精神,坚守笃行,在挫折和失败中吸取经验,从而得到成长,成熟。

 陈宝福常常给自己压力,朝着给自己设定的方向勇往直前,不怕受挫,不放过每个细节,深谙“细节决定成败”的道理。在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上做到反复审阅查证。这也是一个艺术家的基本潜质。学养和态度又是决定你的创意途径。 篆刻就像是他生命中不离不弃的伴侣,一直萦绕我左右。为了它,陈宝福无怨无悔地奉出了自己的所有精力。
 

【篆刻作品精选】

 

 


















 

Copyright © 2023 书法家学术网 京ICP备2023036869号-3